华商移民

馬耳他主要景點介紹

添加時間:2016.07.10作者:華商移民來源:華商移民

瓦萊塔(Valletta)

  瓦萊塔是馬耳他共和國的首都,是壹座歐洲文化名城,以聖約翰騎士團第六任首領拉·瓦萊特(1557-1568在位,瓦萊塔城始建者)的名字命名,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人口1萬多。該城建築布局整齊,城街狹直,兩旁建築均為馬特有的石灰岩建成,呈灰白色,具有濃厚的中東阿拉伯的建築風貌,并對馬其它城市建築風格有很大影響。 

  1565年,在拉·瓦萊特的領導下,馬耳他取得了“大圍困”戰役的勝利,但損失慘重,當時的首都及各個要塞壹片廢墟,瓦萊特決定建立壹座新都,抵禦土耳其人的再次入侵,瓦萊塔城由此而來。由于“大圍困”的勝利,騎士團成了全歐洲的英雄,歐洲各國紛紛提供财富和技術,将瓦萊塔建設得固若金湯,瓦萊塔城于1566年奠基,5年後完工,此後壹個半世紀城牆壹再加固,極具威懾作用,此後土耳其人再未進犯。

  瓦萊塔城由米開朗傑羅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萊利設計。為增強防禦功能,背海壹面有聖艾爾莫堡護衛,隔海灣左方有迪聶堡、曼紐爾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護,(後城門方向建有弗洛裡阿娜防禦工事),使瓦萊塔城處于核心。城市建築布局整齊,古迹很多。城門前有“三海神”噴泉(1959年修建)、腓尼基飯店;城内有國立考古博物館、美術館、曼紐爾劇院、建于1571年的騎士團首領宮(現總統府)和建于1578年的聖約翰大教堂等古建築。聖約翰大教堂這座典型的文藝複興晚期建築被認為是瓦萊塔的象征。城旁的總理府花園(上巴克拉花園)可以俯瞰大港的景色。


總統府(The Palace of the Grandmasters)

  亦稱騎士團首領宮,位于首都瓦萊塔中心,建于1571年。英國統治時為英國總督府,1974年後為馬耳他總統府和議會所在地。總統府總體布局是馬耳他的傳統風格,中心為院落,四周兩層房屋,呈長方形,莊重肅靜。

  總統府内藏有部分騎士團首領的畫像,包括沙俄葉卡捷林娜二世、法國路易十四、十五和十六等在内的許多歐洲君主的畫像,路易十四贈給騎士團首領的大壁毯,中世紀騎士穿戴的全身胄甲以及中國明朝瓷器等珍品,古色古香,獨具魅力。


總理府--卡斯蒂利亞騎士旅館(Auberge de Castille)


  總理府系由卡斯蒂利亞騎士的旅館改建而成。該旅館建于1574年,座落于瓦萊塔的最高處,當時可俯瞰全城,為聖約翰騎士團八支騎士團之壹的卡斯蒂利亞(西)、裡昂(法)和葡萄牙語騎士所有。最初為在馬耳他沒有住所的騎士的臨時用房,同時也招待壹些過往貴賓。旅館在法軍占領時期和二戰期間曾遭到過嚴重損壞,後修複,現為18世紀巴洛克風格,正面雖有所裝飾,但不過份。騎士團1798年從馬耳他敗走後,旅館曾被法軍當作司令部,後又成為英軍司令部。1972年成為馬總理府所在地,馬耳他總理在此接待來訪的外國政要。


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

  聖約翰大教堂是以聖約翰騎士團的守護神命名,由設計總統府的著名建築師卡薩爾設計的。教堂始建于1573年,是騎士團首領拉·卡西爾為使瓦萊塔能夠完全取代當時的首都伯爾古,并由其本人出資興建的。1578年教堂建成,标志着騎士團由伯爾古遷都到瓦萊塔的正式完成。18世紀時進行了擴建。


  聖約翰大教堂是騎士團自己的教堂,也是最主要的教堂,是首領和騎士舉行重大宗教儀式和祭祀的場所,從教堂的裝飾可以了解騎士團的曆史。教堂外觀蒼白、樸素,但内部裝飾卻豐富多彩。據說,聖約翰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奇妙最吸引人的教堂之壹。


  教堂呈早期巴洛克建築風格,部分摹仿了哥特式建築風格。教堂整個圓頂是壹副大壁畫,由意大利畫家馬迪亞·布雷迪所畫,表現了聖約翰的生平故事。大理石地面上刻着下面埋着的出身高貴的騎士的名字,第壹任首領阿達姆和第六任首領瓦萊特的遺體就埋放在教堂的地下墓穴裡。大教堂内部又分小禮拜堂,分歸騎士團的“八語”騎士(騎士來自法、德、西、意、英、葡等六國,當時法國騎士來自三地,所操語言不同,按語言分支)供奉自己的守護神。小禮拜堂内葬着本語騎士團首領的遺體。在過去,逢盛大節日,小禮拜堂前挂有做工精美的比利時挂毯,挂毯取材于名畫,内容表現耶稣的生平。現挂毯挂在樓上房間,供人參觀。


  教堂博物館(原祈禱堂)内有壹副世界名畫《被砍頭的聖約翰》,其突出特點是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技和現實主義的人物造型相結合。這是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作品。他于1608年來馬時應騎士團首領之請而繪成。


大港(Grand Harbour)

  大港位于馬耳他首都瓦萊塔與伯爾古、博姆拉和森格利亞三座古城間的深水海灣,是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面積為2.20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5.56公裡,港内水深、隐蔽,萬噸貨輪可進港裝卸貨物,年吞吐量為160萬噸。港内有多處深水碼頭及裝卸、加油、儲糧等設施。


  大港在馬曆史上曾有過幾段不平凡的經曆。1565年,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了尋找進攻歐洲的跳闆,派出壹支龐大海軍進攻當時處在聖約翰騎士團統治下的馬耳他。雙方在大港展開取激烈的戰鬥,鮮血染紅了大港水。最後,奧斯曼軍隊潰退,奪路從海上逃走,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馬耳他大圍攻”,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過,“沒有比‘馬耳他大圍攻’更著名的戰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耳他作為英國壹個海軍基地,遭到了德國和意大利空軍數以千計次空中打擊,大港首當其沖。盡管如此,英國艦隻仍經常從大港出發,出其不意地襲擊意大利到北非之間的海上運輸船隻,使北非的德軍處于糧草不濟的困難境地,為盟軍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該港離岸僅數米處即可停靠現代化航母和特大型海輪,為地中海沿岸所少有,深受美國和西方國家海軍重視,每年要接待許多艘外國軍艦來訪。

  大港内共有七個船塢,其中最大的三十萬噸幹船塢是我國于70年代援建而成,是目前為止我承建援外港口工程中規模最大的船塢,現仍被當地人親切地成為“紅色中國塢”。 目前,所有船塢均由馬耳他幹船塢公司經營。馬幹船塢原為英國海軍船塢,1959年轉為商業性船塢。


古都姆迪納(Mdina)


  又譯為“麥地那”,阿拉伯語中意為“城堡”。座落于馬耳他島中部壹座山頂上,東面、北面是峭壁,是最适合防禦之地。阿拉伯人稱之為“姆迪納”,并稱它周圍地區為“拉巴特”(城郊)。除了名字,整座城市找不到阿拉伯留下的痕迹。現在它不遠處就是壹座重鎮“拉巴特”所在地。

  姆迪納在羅馬人統治時始建,當時的面積為現在的三倍,在1530年聖約翰騎士團接管馬耳他前,曾是羅馬人、阿拉伯人和諾爾曼人統治時期的首都。騎士團來馬後将城牆加高、加固,在其薄弱環節建築了堡壘,并挖了壹條護城溝。由于騎士團已有戰船,要靠海建都,就選擇了大港沿岸的伯爾古,不再将姆迪納作為首都。

  姆迪納也稱 “靜城”,歐洲僅存的幾座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城堡之壹。城堡中,羅馬人建築遺址蕩然無存,諾爾曼時代的大部分遺址尚清晰可辨。城堡底部的門叫希臘門。

  姆迪納也被稱作教堂之城,内有多座教堂、修道院、小廣場和壹些貴族小宮殿,具有濃厚的貴族和宗教色彩,城内大教堂自諾爾曼時期以來壹直是馬耳他主教堂,呈巴洛克風格,于1100年由西西裡來的石匠建造,1693年毀于地震,1697年重新設計建造。教堂正面牆上有兩個挂鐘,分别顯示着年月日和時間,門前還有兩尊古炮,供人參觀。站在古城牆上,可以縱覽周圍村鎮和田園風光。

  古城内有壹處教堂博物館,原為壹所神學院,藏品豐富,建築風格華美,是馬耳他島上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也是歐洲最精美的基督教博物館之壹。


姆斯塔圓頂大教堂(Mosta Rotunda)


  “姆斯塔”壹詞源于古代,有“神秘的村莊”、“隐藏的地方”和“中心地方”之意。姆斯塔圓頂大教堂效仿羅馬的萬神廟,其拱頂直徑達122英尺6英寸,居歐洲第三,僅次于羅馬的萬神廟(143英尺)和聖彼德教堂(137英尺)。姆斯塔圓頂大教堂始建于1833年,當時由于現有教堂無法容納村民參加禮拜活動,由當地的教會自發籌資興建,由于資金來源不足,直到1860年才完工。

  姆斯塔大教堂正面有壹廣闊的平台,當時供當地人聚在壹起聊天和商讨生意之用。前面的兩座鐘樓,兩個鐘分别表示标準時間和月日,借以驅邪。入口處的石柱類似萬神廟。殿内敬奉的是聖母瑪麗娅。

  姆斯塔圓頂大教堂著名之處主要表現在,1942年,當許多人在教堂内禱告時,意軍壹枚炸彈破頂而入卻沒有爆炸,也沒有砸傷人,被人們稱為奇迹。現在教堂專設壹室,擺放該炸彈,展示神靈保佑。


中國園--靜園(Garden of Serenity)


  系1994年6月馬耳他總理阿達米訪華時我國政府贈與馬方的項目。1994年9月,兩國政府換文,确定我為馬無償援建中國園項目。1995年1月,雙方簽署“會談紀要”,決定将中國園建在桑塔露琪亞市,占地8000平方米。項目由蘇州園林設計院設計,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執行。馬方負責清理地面、挖掘水池等基礎工程。1996年7月馬方開工,我方于當年11月正式施工,1997年3月竣工,4月雙方聯合驗收,7月7日雙方簽署交接證書并舉行移交開園儀式。
  中國園建成後,經馬方提議,雙方商定,為其起名為“靜園”。園内建有方亭、六角亭、軒、水榭、曲廊、噴泉、水池等,是壹座優雅的蘇州式古典園林,深受馬耳他人民喜愛,參觀者絡繹不絕。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中國園進行維修擴建工程,由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承建。改擴建後的“靜園”新增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除維修原有中心景觀庭院及新建服務休閑區外,此次改擴建工程還對“靜園”入口區的水池及鋪裝進行了重新設計,入口區新增以《姑蘇繁華圖——虎丘山》為題材的石雕,細膩刻畫古渡行舟、沿河市鎮、流水人家等場景,描繪18世紀中葉姑蘇城繁華景象。此外在民俗雕塑園的改造工程中,采用銅雕的形式展示了中國的棋文化、農耕文化、絲綢文化、人文文化以及茶文化。

總統官邸--聖安東宮(The San Anton Palace)

  由1623年當選的騎士團大首領保爾勒的鄉間别墅擴建而成,并以他的守護神“聖安東尼”的名字命名。此後,曆任首領都把聖安東宮作為自己的鄉間駐地。馬耳他人民反法鬥争時期,聖安東宮成為國民議會廳。英國統治時期壹度成為英國王室官邸,但大部分時間作為總督官邸。馬耳他共和國成立後,聖安東宮改為總統官邸,并接待來訪國賓。


夏宮--弗達拉城堡(Verdala Castle)


  弗達拉城堡俗稱夏宮,位于馬耳他島拉巴特市,1586年由騎士團首領德·弗達勒(法國普羅旺斯人)修建。弗達勒是從教皇西克斯提斯五世手中接受紅衣主教頭銜的唯壹的騎士團首領。該城堡由因參與設計首都瓦萊塔而聞名的建築師戈羅萊摩-卡薩爾設計,四周包圍着小樹林,騎士團的成員們曾在周圍狩獵。

  城堡由兩層樓組成。底層是在弗達勒統治時期建造的,從大門的入口處可以看到刻有狼的圖案的徽章。第二層是在騎士團葡萄牙籍首領德-韋爾希拉統治時建造的,刻有代表韋爾希拉的莊嚴徽章。每壹層都有壹間面積很大的房間。第壹層的房間曾被作為正式的餐廳,第二層房間曾是招待會大廳,現已整修壹新。在餐廳裡,可以看見畫家普拉蒂尼所畫的許多壁畫,描繪了弗達勒生平的不同階段。支撐房間的拱門上也有許多其它的壁畫,均已被複原。

  該城堡現在是馬耳他國家元首夏季的寓所。許多官方的活動,如月光舞會(由馬耳他總統夫婦倡導的馬耳他慈善基金組織的活動)都在此舉行。


哈紮伊姆神廟(Hagar Qim)

  馬耳他島的壹組史前神廟,建于5000多年前。傳說哈紮伊姆是“大石頭”的意思,因為在神廟中有壹塊狀似煙囪的大石頭。神廟有很多門,均有完整的大石頭搭成。石上有雕刻和壹些古代的書寫符号。哈紮伊姆的特點之壹是有壹些小祭壇,由雕刻石頭做成。其中壹個小祭壇上刻有壹棵“生活樹”,樹上架壹隻淺碗。這個小祭壇已放在國家博物館中保存。


戈佐島(Gozo Island)


  僅次于馬耳他島的第二大島,面積為67.08平方公裡,約為澳門的三倍,人口2.8萬。該島比較封閉,因此較多地保持了自然風情和人文景觀。島上山道如織,綠樹成行,古迹衆多,田園四布,具有甯靜的鄉村風情,是馬耳他人和外國人的休假、消閑勝地。首都維多利亞(拉巴特),具有阿拉伯和歐洲的雙重特點。

  戈佐島曆史悠久,據考古專家發現在5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島上的吉幹提亞巨石(Ggantija)神廟遺址,據考證建于約公元前3600年前,比金字塔還早800年。目前巨石矗立,還保有當年的輪廓,拱門、巨窗、公母結構相接牢固。

  戈佐島上有壹個著名城堡,名為維多利亞城堡(The Victoria Citadel),類似于馬耳他島上的古都姆迪納,因為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25歲生日得名。當地人仍稱其原名“拉巴特”(意為“城郊”)。城堡本為防禦外敵所建,但不夠堅固。登城牆遠眺,景色極為壯觀。   
  戈佐島上最為著名的景點是藍窗(Azure Window),俗稱天窗,外貌同桂林象鼻山類似,因猛烈的海浪千百年來沖刷石灰石而形成。兩邊有直徑約100米的石墩,支撐着壹個石蓋,形成壹個高約百米、寬約20米的“窗子”,從中可以看到對面藍色的波濤,因而得名。附近海邊岩石高低大小不壹,岩面布滿遠古魚蟲、植物化石。 


上一篇:

下一篇:

熱門項目

  • 澳洲188B投資移民

    澳洲188B投資移民

    188B是專門為那些從事投資活動(如:股票、房産、基金、理财、紙黃金白銀、公司等)的專業投資者而設立的移民簽證類别。要求申請人有突出的投資經曆和經驗,且購買澳大利亞政府指定的州政府債券并持有四年, 即可轉永居。

  • 澳洲188C重大投資移民

    澳洲188C重大投資移民

    ​188C簽證,适合高資産高收入人士,無年齡、從商背景等要求,隻需投資 500萬澳币到澳洲政府認可的債券、基金、項目及公司,即可獲得4年長期居留簽證。4年内隻需居住滿160天,即可輕松辦理888簽證轉永居。

  • 馬耳他捐贈移民

    馬耳他捐贈移民

    向政府捐贈3萬歐元起,壹家四代,壹步到位獲得馬耳他可續簽居留許可

私人定制

根據個人條件及需求,定制專屬移民方案

姓名:
手機號:
意向國家:
移民目的:
家庭資產:

定制專屬移民出國方案

出國移民、海外教育、投資置業、資產安全、量身定制、省心省力更省時

姓名:
手機號:
在線咨詢




提交成功!

專業顧問24小時內會跟您聯絡,請您保持電話暢通

有任何疑問歡迎撥打華商移民官方服務熱線:400-066-7890

微信掃碼添加公眾號
體驗智能管家線上定制出國服務